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真金白银支持农业“强筋壮骨”(2014年04月16日)
4月的日照大地,柳树泛青,麦田碧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全市农业投入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农业投入越来越大,生产方式不断革新,日照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稳步提高,迸发出更为旺盛的活力。 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产业,离不开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今年市委1号文件明确,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公共财政应保必保的重点之一,保证投入稳定增长。 舍得投入,才是真重视。农业发展是头等大事,唯有将“真金白银”真正投到农业生产中去,投到农民手中去,落到实处,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投入,才能发挥实效。市委1号文件提出,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财政资金的统筹整合,调动社会力量,逐步形成多元化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记者了解到,我市今年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农业支出30069万元,较上年增长11.05%。 市财政局副局长王雷表示,我市将稳步推进从财政预算编制环节就提前归并整合涉农资金,减少专项资金重复交叉现象,集中财力办大事,将不同层面、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捆绑起来,统筹使用,促进各类支农资金由“撒胡椒面”式的各自分散到“积沙成塔”式的高度集合,形成多元的支农投入新格局。其中,通过资金整合的方式集中195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用于水利建设,集中1100万元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推广等新型农业体系建设。 “同时,我市将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乡村连片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农村一事一议等项目有机整合,变以往‘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为‘同炒一盘菜、同坐一桌席’,争取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受益一方,有效发挥涉农整合资金投入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益。”王雷告诉记者。 在整合涉农资金的同时,我市还注重推行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广泛聚集各类要素,拓展“三农”投入渠道。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激活和带动全社会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领域,破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 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固然重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离不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而金融正是完善农业投入机制的现实选择。 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今年,我市将实施“金融惠民村居通”工程,在每个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和社区至少建立 1家“服务站”,最大限度满足城乡居民金融需求。同时,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培育农村信贷市场竞争机制,为“三农”提供更加便利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到资本市场融资,是增加农业投入的又一项重要措施。我市已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符合上市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到中小板、创业板上市,鼓励到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或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参与期货市场交易。 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房屋所有权、林权)抵质押”贷款产品创新试点,探索发展银保合作类信贷产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田水利建设,想方设法解决好农民特别是家庭农场、家庭小户经营贷款难等问题。 另据了解,我市还将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探索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准备金制度,在更大范围内分散特大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风险,进一步增强我市农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切实让农民受益。
作者:周伟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