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全省旅游度假区工作会议在日照市召开。会议共商加强旅游度假区新产品开发、建设和加强经营管理举措机制,更好的发挥度假区对全省休闲度假旅游的聚集效应和引领作用。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日照市副市长杨留星出席会议并致辞,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王克军及来自青岛、威海、潍坊、烟台等地市旅游局长及代表发言人近100人参加了会议。

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在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全省共有度假区40家,其中滨海型度假区19家,山岳型度假区7家,滨湖型度假区8家,文化型旅游度假区3家,生态型旅游度假区2家,温泉型旅游度假区1家。山东拥有度假区数量虽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全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发展缓慢且不平衡,网络营销模式很不发达,且部分度假区存在“双无‘的现象(无宣传网站、无搜索引擎关键词词条建设)。总结为以下几大问题:一是度假区无度假酒店,为最突出问题;二是区内有度假酒店,但缺乏专业人才组织新产品上线;三是区内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充满活力的经营管理机制,包含交通、服务、环境等。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于冲局长提出几点意见:
一是要聚焦度假酒店建设,本着创新的原则,积极搞好度假酒店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机制为第一要务。其中19家滨海型度假区可标杆三亚、珠海的质量和规模,借鉴其主题公园、酒店集群的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滨海型度假区的特色产品;其次山岳型、滨湖型、文化型、生态型、温泉型等旅游度假区可对标北京、浙江、四川、陕西,参考取经于其中、高端典型的乡村度假酒店建设;再次新建度假酒店,要拓宽经营渠道,引进途家等新兴管理模式,去除糟粕,推陈出新;最后要注重度假酒店的功能建设。滨海型度假酒店可加强酒店自身功能完备,等比列提高服务档次。山岳型、滨湖型、文化型、生态型、温泉型等旅游度假酒店则强调与区内配套融合,形成区内一系列的产业链效应。
二是要突出度假产品整合包装。各度假区要精心包装现有产品,积极参考地中海俱乐部综合包价产品的度假要素综合体建设,提升包价产品的能力和水平;以养生、康体、食疗、运动为切入点,全力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养生的核心在于养心,养心的核心在于文化,通过养心的方法,提高度假区核心竞争力;要新增夜间、冬季旅游产品等淡季旅游元素,完善度假区全年旅游格局,逐步实现并满足四季休闲度假的新时代游客需求。
三是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体制。首先,各区要完善游客集散中心、咨询投诉中心,完备度假区应急体系建设,增建区内交通、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其次,要狠抓环境优化问题。加大绿化率,植被覆盖率,优化绿色环境。再次,完善区内经营管理体制体制。要有一批能干、高效、廉洁的领导班子,带领懂管理营销,标准制定,品牌推进的专业人才,将新思想营销手段、新转变作风建设融入到度假区建设中去,从而研究出有利于地方特色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

杨留星副市长在会上作了欢迎致辞,杨留星说,日照位于山东东南部,黄海之滨的海边小城,被誉为“水上运动之都”,是一个新兴旅游城市,曾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仙境海岸”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的打出,为日照市的旅游业更上一个新台阶创造了新的契机,并欢迎大家在日照的日子可以出去走走,好好感受下日照太阳城的阳光、大海。

会上,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王克军首先做了关于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设施建设、旅游产品、营销体系的报告。王克军指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工作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健全公共服务、游客服务体系,打造便捷的旅游交通;二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以度假酒店为核心,打造高品质滨海休闲度假产品。以旅游小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改造提升民俗旅游产品。以打造“养生修学‘为契机,积极培育健康旅游产品;三是构建三级统筹营销体系。借助”仙境海岸“营销,强化区级政府营销,推动企业自主营销。同时,注重旅游产品的统筹包装和集中推介,着力形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服务周到、环境舒适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努力打造高品质的旅游度假综合体。
会议随后听取了烟台蓬莱旅游度假区、潍坊滨海欢乐旅游度假区、青岛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威海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泰安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关于一年来发展情况的汇报。
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更好地发挥度假区对全省休闲度假旅游的聚集效应和引领作用具有深远意义,会议强调,下一步,全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要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词:一是旅游产品研发,要加强旅游度假区新产品开发建设,突出特色发展;二是度假酒店集群,旅游度假区的重点是度假,而酒店集群是度假的主要载体;三是养生文化,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超过城市本身,在发展中要选择知名度高、最能代表城市形象的文化符号,打造城市旅游名片;四是生态文明,旅游度假区的生命力在于生态文明,要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省局将批准一批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即日起各区于2014年年底完成区内增设PM2.5监测和发布机制配备,实时发布区内PM2.5值数据;五是是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