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小店镇:“特色农业”果菜飘香(2014年06月23日)
绿绿的芦笋破土而出,一夜之间长到“云霄”,红彤彤的草莓映红了农民的笑脸,鲜红青翠的油桃“笑”迎南来北往客。绿芦笋、草莓、油桃它们从这里结伴一起飞到欧亚6个国家和国内13个大中城市。“横山牌”系列农产品也同“横山革命抗日革命根据地”一样名扬四海。 春末夏初,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时,这里的芦笋批发市场、草莓批发市场、油桃批发市场就“挑灯”开秤,开始了繁忙的交易。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台保鲜车辆停靠在各大批发市场或田间地头。农民们把刚采摘的新鲜果蔬,称心地卖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客户。过磅声、付钱声、相互问好声汇成了一曲农民增收的交响新乐章。 “自去年农历腊月开始,我们小店镇的特色农产品就开始陆续上市,先草莓、后芦笋、再油桃。这三大产业的集中上市期为6个月。只要农民多业发展,就可实现天天见钱,月月有收入。特别是今年的这三大产业的效益特别好,草莓、芦笋、油桃的市场价格也分别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的收益也得到了提高。‘三大产业’成了特色农业的风向标,更成了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谈起建设“特色农业”镇党委书记卢兆梅满脸喜悦。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收为根本目标,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理念,着力占领市场制高点,使所发展的特色农业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并以“挤占国内市场、冲刺国际市场”为着力点和立足点,使特色农业朝着规模化、市场化、科技化、绿色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赢得了国际、国内市场和客户的认可与青睐。目前,全镇已与国内13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购销关系、对接关系,从采摘到运输“一条龙”进入超市,当天的果蔬可以当天进入百姓人家,“横山牌”系列农产品已成为许多客户的“当家品牌”。 该镇连续三次以“农业结构调整年”、“农业结构优化年”和“农业结构调整双牵引”活动为新的契机,不断发展、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并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和日新月异发展的市场需求,积极找准自己的发力点和突破点,今年重点实施了“农业出彩”工程,着力让特色农业规模更大、品牌更亮、市场更阔、收益更高。 “出彩农业”主要包括努力打造特色精品农业,对口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分析论证特色农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引进先进的生产理念和技术,对油桃、草莓、芦笋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技术改造,与科研、院校联姻,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产品质量更优、市场潜力更大,产品附加值更高的高、精、特、细、稀新产品,形成在“横山牌”系列农产品大品牌之下的“横山油桃”“官路草莓”“金墩芦笋”“崮西蓝莓”细化品牌、嫡系品牌。将垛庄、官路、孟晏、崮西、横山、心河六大种植区域做为特色农业的精品基地来打造,坚持走创新实施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企业自属基地与合作社创办基地的发展之路,吸引更多的企业建立自属基地和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成功引进的新辰、昌泰、恒宝等食品加工出口企业在精品农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现了企业、农民的共赢。洪山草莓专业合作社、同涛油桃专业合作社,小店绿芦笋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领头雁”。 稳步发展现代庄园农业。近年来,该镇立足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将庄园农业作为一项农业重点,通过借助外力启动内力的方式,吸纳工商资本上山下乡,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生态农、林园区,先后建起了投资过亿元的天湖生态农业科技园、投资6000万元的恒汇丰农林生态园和投资3000万元的新辰芦笋产业示范园,走出了山区开发和平原开发的新路经,初步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3处现代庄园已发展茶园2000亩。栽植各类果树35000余株,建旅游景点8处,栽植各类绿化苗木67000余株,生态、现代庄园的引领效应凸现实现了传统农业向庄园式农业的快速转变。 积极推进红色生态观光农业。该镇东部山区是著名的横山革命抗日根据地,也是生态观光农业的重要区域。为此,该镇将根据地内的张家草场红色村落、《大众日报》社旧址、横山战役遗址、莒县县委诞生地、利民医院旧址(县人民医院前身)、沭河大戒严、蟠龙山烈士陵园、横山岁月展厅等遗址与旅游采摘、休闲垂钓、登山踏青等娱乐项目融于一体,统盘规划,确立了红色生态观光一日游线路图。目前已打通了天湖生态园到红色村落4公里的道路,仅沿路就有野生果林、原生态松林、已故滨海军区干部王涛之墓、八路军进山居住点、见证老区人民宁死不泄密的古井、大众日报社曾经居住过的洞口以及特色农业赏花、采摘等10余处原生态景点。今年各景点和采摘园已接待游客5000余人,初显了生态观光农业的魅力和吸引力。 持续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近年来该镇把“水”字作为大事来抓,充分发挥库坝多、河流多的优势,先后投资2300多万元对20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在确保汛期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库水容量的稳定。目前全镇20座水库31座塘坝总蓄量达1.3亿立方米。又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万亩高效自压节水灌溉工程,东部山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西部平原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使全镇2.5万亩农田喝上了自来水,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水利基础,初现了管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特色农业的可喜局面。 抓好安全农业。种田先“种”德,该镇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要以良好的德誉来管理高效特色农业,先后自觉禁用了残留期长的药、肥品种13个,大力应用了生物药肥新技术,从生产源头上禁止了有毒药肥的应用,为提高农产品内在质量、打造放心的、安全的、小店的、无公害的农业产品夯实了基础。 截至目前,全镇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年实现收入3.7亿元。以芦笋、油桃、草莓、蓝莓为代表的特色农业,成为“特色农业”的骨干农业。
作者:王永亮 李祥勇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