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视数据质量为统计工作生命线(2014年07月31日)
近段时间,一组组统计数据和分析解读,陆续在相关媒体上公开,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关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统计局针对社会各界对一些统计数据的疑惑与疑虑,加大了对有关统计数据的解读力度,特别是重点围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等有关数据的采集、汇总、发布等各个环节,与有关新闻媒体紧密配合,进行了全方位正面宣传解读,起到了很好的解疑释惑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面对新的形势,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统计局进一步明确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把提高数据质量作为永恒主题和主要政绩观,不断探索创新,夯实统计基础,构建现代化服务型统计新格局,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更加积极主动的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模式,夯实统计基础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实现统计科学发展的根基。 市统计局把加强基层统计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市统计系统通过整合基层统计业务,理清统计隶属关系,确保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构建基层基础建设平台,开创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新局面。 有这样一组数字:2011年的时候,全市共有实体型、联合型或其他型统计站53个,共有132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实体型统计站不到一半,统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统计站的硬件配备、办公环境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针对基层统计工作薄弱的状况,市统计局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并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形式下发,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有了明确的文件依据。 有了文件依据,当然还得有组织保障。 为此,我市统计部门从市局到区县局纷纷成立了领导小组,研究制订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工作中,他们最大限度地争取区县党委、政府工作支持,与乡镇协调、沟通,制定考核评比办法,将基层基础建设纳入工作目标进行管理,保证了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统计工作的每一次的质的飞跃都离不开创新这一永恒主题,我市各级统计部门当然都深谙这一道理。 于是,他们积极开展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激励保障措施,充分调动基层统计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为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找新办法,闯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市统计局建立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联系点制度,市局12个科室、中心、队分别对应建成联系点,指导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区县也分别实行了领导班子、科室包联乡镇制度。 为改善办公条件,市统计局积极沟通、协调、争取,促进各乡镇党委政府加大对统计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设备更新进程。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奖惩措施,鼓励整改办公环境和硬件设施。为提高人员素质,全市各级统计部门通过举办专门培训班、报表培训班、统计资格证考试、统计继续教育等,加强对统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截至目前,全市各个乡镇全部设有相对独立的统计机构,专职统计人员得到有效保障。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硬件配备、办公环境等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统计数据质量、统计调查能力和统计服务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为确保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求真求准,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为确保全市各项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和社会公信力,市统计局探索建立了统计“数据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取得了不菲成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强化和各种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相继产生,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基层统计工作,严重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可靠,这是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每一个统计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 市统计局以统计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家统一的统计制度为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统计“数据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据了解,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实行“下管一级、分级负责”制度,上级对下级的统计数据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和控制,形成一个层层负责、级级把关,逐级审核、分级评估、一级抓一级的质量控制机制。发生重大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并取消其考核评比资格。对统计全过程各个环节数据质量进行全程控制。监控基层统计数据生产是否按制度运作、是否数出有据,各级采集和发布统计数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各专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和衔接性及相关统计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生产总值数据与主要专业统计数据之间的相关状况等数据质量的基本方面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 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市统计局已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统计数据质量保障制度,建立起了正常、规范、严谨、高效的统计工作秩序。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从去年开始,在试点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和在线监测平台基础上,市统计局正式对全市1325家“四上企业”实行了计算机网上直报,每一个企业都设立了独立的统计账户系统,固定IP地址,规范网络报表规程。市和区县统计部门建立了“网上在线监测平台”,在每月报表时段,各级统计部门全天在线监测企业报表情况。 网上直报的组织实施,改变了基层单位自企业到区县统计局层层上报纸介质报表的历史,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统计效率,杜绝了中间环节人为影响报表数据质量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数管中心主任倪志良、省统计局局长潘振文来我市检查和调研,对统计联网直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更好地管理行业数据,把握经济运行情况,市统计局又一鼓作气,在召开季度部门统计数据调度分析制度的基础上,对行业数据实行月度监测分析制度。在对外发布数据资料前,每月都把相关资料和行业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传送到工业、商务、财政、金融、电力等相关部门单位,结合大数据时代各方面掌握的国际、国内和地区的用电量、市场供需、交通运量、供销价格、信贷投放等资料,对全市主要宏观数据进行网络分析会商,每季度集中召开会议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了各项经济指标数据的逻辑性和匹配性。 不断探索,打造服务体系 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统计整体功能发挥的最终体现。 近年来,市统计局不断转变统计观念,丰富统计产品,创新统计服务方式,加强统计监测和统计服务工作,统计的“晴雨表”“信息窗”和“参谋部”的职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先从“统计监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来窥见一下市统计局探索的脚步。 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围绕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市统计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统计监测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在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加强进度、统计、专项普查和重点调查,认真做好对经济运行、文化与科技进步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的跟踪监测,做好月度、季度、年度进度分析预测,跟踪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和重点研究,及时向各级领导提供各类统计分析研究资料,向社会发布各类统计信息资料,服务各级领导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要。 说到探索,就不得不说说市统计局自主研发的另一件“宝贝”——— 亿元以上投资项目监测平台。 这是个啥平台?怎么还能当“宝”呢?记者也很好奇,于是就决定亲自体验一把。 点开“亿元以上投资项目监测平台”,全市154项重点投资项目的在线监测就浮现在眼前,包括项目的立项、投资计划、地理位置、行业类别、开竣工时间、投资进展情况和项目现场图片等信息,都可以实时在线浏览。 记者随后又得知,其实这个平台只是“日照经济运行实时监测平台”的一个子平台。此后,还将增加安居工程项目、重点工业及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等资料,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一位统计人员告诉记者,通过信息平台的建立完善,他们实现了统计数据上报、审核、分析、评估、统计服务、民意调查、办公服务网络化。为保障实效,他们还建立了思想和制度保障,实行了进企业调研指导制度,建立了依法保障统计数据质量长效机制,并打造公开透明信息共享的阳光统计,筑牢坚实规范的统计基层基础。 此外,为更好地发挥社情民意调查职能,市统计局把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电话访问设备从30台套,扩充到50台套,增加了20个访问坐席,更新了实时在线视频监测设备,升级了软件系统的访问和统计功能。在此基础上,扩充调查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已经为市委、市政府、各区县党委政府、市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了数十项电话调查,为党委政府实施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得到了被调查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市统计局还将“统计质量效益年”活动、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与日常统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建立了机关办公自动化OA系统。实现了与省统计局OA系统的连接,达到了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文件传送、资料审核、数据发布、上下班签到、请销假审批、办公用品领取的目标,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市统计局还开展了网上政务和党务公开、网上党支部建设、网上学习园地、统计违法案件网上举报等活动,通过网络系统加强机关党建、政风行风建设和统计法制建设,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综合利用和服务功能。
作者:夏宗伟 马丹 董衍忠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