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智慧与担当(2014年08月06日)


    转方式调结构,是破解当前发展中的多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稳中求进的必由之路,不是选择之一。
    正是在这一“共识”的凝聚下,已经走在“转调”之路上的日照,超越了对发展速度的孜孜以求,执着于对发展观念的新的诠释。
    然而,实践中“转调”没有“万能公式”,更没有发展样板,一路走来发现,为了赢得转型升级的发展先机,人人都使出浑身解数,集“智”谋转型。
在东港,“舍得”智慧,成为经济转型的一种自我抉择。“腾笼换鸟”、“退城进园”、培大育强,在“不为一时一地之利,而谋全局长远之益”的舍与得之间,东港赢得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践行“拿来主义”,但“拿来”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不仅“拿来”外企先进的理念、前沿的科技,更是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改造创新,为“我”所用。
    在莒县,科技助力传统工业,从“价格战”逐步转向“技术战”,一批带动作用强、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成为支撑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新优势。
    在五莲,从传统工业到生态农业的跨界转型,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在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角色转换中,企业将学到的管理模式、科技知识、创新理念熔铸于实践中,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转调”之路。
    显然,智谋转型,在一系列的努力和尝试中,各地都在探索总结适合自身“转调”发展的思想引擎。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也面临重重压力。尤其是在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要实现发展提质增效,一定会碰到“难啃的硬骨头”。
    比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尴尬”难题,这条“和谐共赢”的路如何走?
“以规划为引领,建立高耗能项目的退出机制,并在制定决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将环保作为‘第一道门槛’”,“纵使伤筋动骨,也要实现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的脱胎换骨”……以生态“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岚山实践,让我们感慨,这既是“转调”的智慧,更是发展的责任担当。
    的确,面对“转调”中“硬骨头”,改革者的勇气和担当往往比什么都重要。了不起的是,这一路走下来,敢于担当的精神时刻都在感染着我们。
    岚山港投资3.58亿元建设管状输送机,其承担的社会责任远大于最初的经济考量:每天可减少2200车次的疏港车辆通过量,
消除了矿石运输到钢厂过程中的粉尘,也明显减少了碳排放,而且噪音大大降低,缓解了道路交通的巨大压力。
    生态“绿丰”的樱桃深加工,不仅解决了五莲樱桃种植户的销售难题,同时,为了扶持当地种植户,企业收购樱桃时采用“保底价”,“不管市场价格如何变动,我们的收购价比市场批发价多一块。”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照港。
    从单一煤码头到“三亿大港”的跨越,日照港的“两次创业”都带动日照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如今,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正开启“三次创业”征程的日照港人,向东看、向西看,以“自身发展、规划调整、对外合作”全面落实“大港—强港—名港”的发展战略,助力“转调”中的日照融入这一发展新机遇,努力在全方位扩大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
    聚焦“转调”,带着记者的责任感,我们不停地感受“转调”、梳理“转调”,同时也思考“转调”。
    转型升级,目标是追求发展质量。那么,对老百姓而言,不一定关心GDP增长,但对收入增加、生态环境、生活质量每时每刻都有着切肤感受。日前,日照以第九名的身份入选“2014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型升级,就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美化生态环境,就是提升生活品质,这才是“转调”的落脚点,也是义不容辞的“日照担当”。


作者:王金 孙向阳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