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揪出“隐形杀手”让生命之花不再过早凋零(2014年08月06日)
■我国每年有15万新发宫颈癌患者,晚期5年存活率不足15% ■宫颈癌病变需要5到10年,可控、可防、可治 ■30岁以上的女性都应常规进行宫颈癌筛查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一曲梅艳芳的《女人花》可谓家喻户晓。遗憾的是,2003年,这位天后巨星黯然陨落,永远的离开了她的歌迷,年仅40岁。无独有偶,早在2002年,著名影星李媛媛抛下年仅两岁的儿子撒手人寰,一代佳人,香消玉殒。 让她们的生命之花过早凋谢的,正是子宫颈癌! 宫颈癌:危害妇女健康的杀手 《中国肿瘤登记中2013年报》显示,我国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逐年增高。我国每年有15万新发宫颈癌患者。 年报还显示,宫颈癌发病率占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七位,我国每年约有15万新发宫颈癌病例。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呈现不断年轻化趋势,三四十岁的宫颈癌患者越来越常见。 妇女健康,是人类健康之本,家庭幸福之源。但是,近年来,宫颈癌已经继乳腺癌之后成为危害广大妇女健康的第二个杀手。 “宫颈癌晚期5年存活率不足15%,”提起宫颈癌的危害,日照市人民医院宫颈病变诊疗专科主任刘红显得忧心忡忡:“仅两年时间,我们专科就查出了400余例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50余例。” 2012年6月,日照市人民医院宫颈病变诊疗专科成立,刘红和同事们也踏上了宫颈病变规范诊疗一体化的专业之路。她们曾先后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进修学习,具备良好的医、教、研素质。 刘红,医学硕士,潍坊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济宁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山东省日照市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全国宫颈癌防治协作组成员。刘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3年,擅长宫颈病变的规范诊治、外阴疾病的诊疗、妇科炎性疾病的规范诊疗和妇科肿瘤的综合诊治;尤其擅长阴道镜诊断技术和宫颈LEEP手术。 宫颈癌可控、可防、可治 每当听见有女性死于宫颈癌的消息,刘红和她的同事们都感到分外痛心:“宫颈癌虽然可怕,却完全可以防治!”刘红介绍,宫颈癌,是目前已知癌症中唯一具有“三个唯一”特征的癌症: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以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唯一可以消灭。 宫颈癌有一系列的癌前病变,其发生和发展是逐步完成的,这个过程通常需要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只要在此期间对宫颈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就可以预防或早期治愈宫颈癌。 也就是说,死亡之神,留给了宫颈病变患者足够的时间,关键在于能否把握。 “我们的主要责任,就是把发展成宫颈癌的‘隐形杀手’揪出来!”刘红介绍,日照市人民医院宫颈病变诊疗专科拥有先进完善的设备和娴熟的技术,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分型检测(科室拥有专用HPV基因检测实验室)、规范的阴道镜诊疗系统和宫颈LEEP刀手术及超声聚焦治疗技术,并积极创建患者诊疗信息管理平台,科学指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随访和管理,采取以上完善、规范的三阶梯诊疗流程,以多学科一体化中心的综合模式对患者进行筛查和治疗,帮癌前病变的患者将癌症扼杀在“摇篮”内。 刘红说,不少人在一些宣传引导下认为宫颈糜烂会发展成宫颈癌,其实它们没有直接关系。宫颈癌的前提是持续感染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像感冒病毒一样很普遍,大部分可以被人体自动消除或者被自身免疫力抑制,通过接受我们的定期筛查可以掌控它的进展,对持续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应该接受宫颈细胞学筛查和阴道镜检查来监测是否已经对宫颈上皮形成癌前病变等损害,尽量通过局部药物治疗、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等方法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而对于已经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或癌前病变的患者一定要接受规范的治疗和定期追踪随访。 遗憾的是,很少有女性了解这些知识。这些年来,刘红曾亲眼目睹了许多宫颈癌晚期患者接受子宫切除、化疗、放疗时的痛苦,以及她们在病魔手里挣扎时的悲惨和医生们已经无力回天的诅丧,内心被深深地触动着! 宫颈癌筛查可防患未然 对于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取决于癌症的临床分期也即发现的早晚。如果在癌前病变期间(包括原位癌)则可以100%治愈与正常人一样;随着病情的进展,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下降到15%-40%;可见早期诊断宫颈癌对于治疗效果和生命存活是多么大的影响和差别! “如果早来医院筛查,我一定能救活她!”大部分患者,是死于对宫颈癌防治的无知!“最理想的筛查方式为宫颈细胞学联合HPV检测”。 今年6月,刘红参加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会上,印度和孟加拉国代表的发言让她记忆犹新,与西方国家一样,在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妇女不仅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进行二级预防,而且已经试点HPV疫苗注射开展一级预防,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国的现状是,政府虽然已在开展宫颈癌筛查,但受经费和技术条件限制,每年受益人群有限,相对于育龄妇女的庞大基数而言,可谓杯水车薪。此外,国外的宫颈癌疫苗(HPV疫苗)未在我国获批,国产疫苗还在研究之中,中国妇女短期内难以获益。 因此,去年的中国宫颈癌防控“粉蓝丝带”高峰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呼吁,应加快宫颈癌疫苗的研究推广;由政府牵头尽快完善宫颈癌筛查、早诊早治的预防模式,动员更多的民间社团、社会资金参与。针对中国育龄妇女人数多、知识不足的实际,亟待加大宫颈癌预防知识宣传力度。 《黄帝内经》说:未病先治,既病防变。患有宫颈癌变的女性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上,30岁以上的妇女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HPV感染持续存在的可能性更高,容易发展成癌;性生活过早(20岁之前)以及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易患宫颈病变。 基于这些情况,刘红再三提醒:“医学的最高境界便是:上医治未病。宫颈癌完全可控、可防、可治!定期检查比生病了再来治疗更重要,建议30岁以上和性生活3年以上的妇女都应该常规进行宫颈癌筛查。”
作者:范红玉 来源: 黄海晨刊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