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保护好生态,才能留得住乡愁(2014年08月18日)
笔者近日到莒县桑园镇时,看到这里的山岭翠绿、河水清清,庄稼茂盛、绿树掩映,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其生态环境之优美,着实出乎预料;尤其是原生态树林里的蝉声、田间小道旁的野生花草,更让笔者回想起童年时的乡村风景,顿生一抹乡愁。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诗意的表达,其背后的深意体现了对自然、历史的高度尊重,对人文、心灵的高度关怀。 乡愁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城镇化所产生的乡愁,来源于对乡村青山绿水和淳朴邻里关系的一种精神缅怀。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留得住乡愁?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保护好生态环境,就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的原则,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历史文脉,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原生态的林木及天然的湖泊、湿地等,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是决定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对河流、湖泊的治理,必须以敬畏自然的心态,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对农村住房改造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也必须体现生态化、民俗化,注重乡村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当笔者站在芦家河村九鼎文化广场中的“乡规民约碑”前时,就感受到其对乡村传统文化的敬重。 生态保护,绝非一日之功;一个地方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是几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桑园镇就是如此,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原则,把水土保持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建设新农村、保护水资源、防灾减灾有机统筹结合,创造出“水土保持黄山模式”“芦家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等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先后荣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绿化模范镇”等称号。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就应该有这种“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胸襟,多做“功在长远”的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绿图绘到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增进民生福祉,也能成为一个地方发展的资本。有专家断言:自然的生态、原始的生态,将是下一个世纪最为吸引人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也自然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并意味着不开发,关键是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桑园镇找准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发展的结合点,推出的宝珠山风景区、丽青山采摘园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就很好地贯彻了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实践也证明,不能保护好生态的开发,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有利于保护的开发,才是可持续的。 乡愁不是愁,而是一种激励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正能量。留得住乡愁,就是要留得住农村大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林茂粮丰的和谐图景,让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作者: 杨家德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