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高速增长,入境市场则平淡无奇。今年我国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将突破千亿美元。让如此强大的购买力外流,遗憾吗?
改革开放之初,大力发展旅游是为了创汇,如今,出入境旅游收支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逆差”倒成了新常态。这说明我国正在世界旅游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力强盛、人民殷实的体现。但去年我国出境游人均花费1368美元,相当于入境游人均消费的3倍,且出境人数比入境人数要多得多,再联系“中国游客跨国抢购”“买奢侈品如抢大白菜”的新闻,至少可以这样认为:高档商品消费正在加速外流。而国内基础市场人均消费较低,加之食品安全、假冒伪劣、环境污染等问题又进一步制约了入境游客的到访和消费。一增一减,正是“逆差”的尴尬之处。
“逆差”之下,需要反思自己的薄弱环节。国内旅游品质不高是个事实,比如,偌大礼仪之邦,厕所一角却差强人意,常生出些尴尬,甚至让入境游客望而生畏。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一条龙需求,不只是走走看看那么简单。因此,我们不能老守着一些旅游资源“涨门票”“吃老本”,应该在创新旅游组织方式、公共服务上下功夫,在满足人们日渐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上做文章,少生些遗憾,多留些人群。
作者:邵方超 来源: 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