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东港区1100余名“环保卫士”维护农村环境(2014年11月05日)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辛劳工作的环卫工作者。在农村,同样有众多环卫工作者坚守在岗位上,他们的工作环境可能更糟糕,工作量也更大,但他们并无怨言,兢兢业业,日复一日维护着农村的环境卫生。
  如今,随便走进东港区的一个村,你都能看到村里配备了垃圾箱,而村里的道路干净、整洁,以往常见的粪堆、草堆、垃圾堆早不见了踪影。村里的保洁员每天都勤恳工作,不断保持村里的环境卫生,他们是农村环境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大功臣”。
  
 10月31日,记者来到西湖镇垃圾压缩中转站,环卫设备操作员顾守亮正在紧张工作。一辆三轮垃圾转运车刚刚收满了垃圾回来,准备把垃圾箱内的垃圾倒入压缩箱内。
  顾守亮操作垃圾压缩箱,指挥着三轮车司机倒车。很快,车载垃圾箱内3立方米的垃圾倒入了压缩箱斗中。
  这时候顾守亮拿起水龙头,打开阀门,将三轮车体冲洗干净。随即又操纵垃圾压缩箱,压缩箱体内的垃圾。
  压缩完毕,顾守亮打开压缩箱的出水阀门,垃圾压缩产生的污水全部流入了排污管。
  “这些污水将流入污水处理系统,经过沉淀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顾守亮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观看污水处理池。原来,西湖垃圾压缩中转站配备了两个污水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经过景观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将不再有害,可直接排放。
  接下来,顾守亮又用水龙头冲洗垃圾压缩箱外壁和地面的污垢——这是每次垃圾压缩完毕之后必要的一步。冲洗完,干净整洁的三轮车驶离了压缩中转站。
  卸载、压缩垃圾,清洗车辆、场地,这些动作顾守亮每天都要重复十几次。
  采访当天天气不好,5点刚过,天色就暗了下来。同事们下班回家了,顾守亮还不走,他这看看那瞅瞅,生怕出什么漏子。对他来说,忙忙碌碌都习惯了,有时忙起来,他连午饭都只是两个馒头、一包榨菜充饥。
  顾守亮今年42岁,是西湖垃圾压缩中转站年龄最小的工作人员,但他看起来的年龄远比实际年龄大。加上他工作认真、踏实、肯吃苦,单位的老大哥们都亲切地叫他“老顾”。
  去年7月份,顾守亮通过公开招聘成为西湖镇乡政公司垃圾压缩站一名工作人员。整天与垃圾为伴,媳妇一开始总是埋怨他:“工资不高,工作环境还这么差!”但顾守亮不这么想,他知道与垃圾打交道的脏和累,也知道这个工作必须有人去做。“脏了我一个人,大家的生活环境都干净了,这个工作值!”他对媳妇说。

  每天早上,顾守亮早早起床,收拾好之后骑摩托车十多里路来到垃圾压缩中转站上班。每天早上8点,他和其他同事一样准时到岗。
  在西湖环卫所,除了顾守亮和管理人员,其他5名全是三轮车运输员。他们每天的工作是从“报满”开始的。
  西湖环卫所所长闫亮告诉记者,每天早上,各村的保洁员都会检查村里的垃圾箱,如果满了就上报给环卫所,所里根据划片区域调度运输员去清运。
  运输垃圾是个累活、脏活,忙起来饭都顾不得吃。可谁也没有埋怨过,大家一天到晚不停跑在清洁西湖镇的道路上。
  2012年,西湖镇在全市率先创办乡政工程公司,探索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整合资源、配套设备、健全制度,形成农村环卫保洁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同时,镇政府配套购置了13000个户用小型垃圾收集桶,按照每户1个垃圾桶的标准,统一进行配发;各村按照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全镇配齐保洁队伍80名,建立起“户集、村收、公司运、镇监管、区转运”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
  在这个工作环境下,大家开足马力。村庄里大街小巷内各类死角垃圾、粪堆、草堆及有碍观瞻的堆积物都被清除了,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生活越来越顺心。
  河道沟渠的保洁工作也是个大难题,河道保洁员迎难而上,按照“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的卫生保洁要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西湖镇的河道内不见了漂浮的垃圾。绿草茵茵、河水清清,河道逐渐成为了西湖镇的“名片”之一。

  西湖镇村貌、河道被扮靓,环境卫生成效显著,这也是东港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缩影。
  2012年11月28日,东港区设立环境卫生管理处,全面启动城市建成区以外共计387个村庄,31.7万人口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两年来,在市的大力支持下,东港区累计投资6000万元,购置完善区、镇、村环卫设施设备,配齐机构人员,强化经费保障,不仅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运输,市固废中心进行处理,也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密闭式收集运输,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户集、村收、镇集运、区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优质、高效运行。
  在政府大力支持推动下,为提高农村环境保洁成效,东港区还进行了镇村环卫工作市场化、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探索,全区4个镇已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环卫工作的物业化管理。如西湖镇成立乡政公司;南湖镇通过政府采购招标,聘请专业物业公司,统管统运。
  此外,东港区还投资120万元建设了环卫智能管理平台,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监控水源地周边、河道、驻地主要街道的环境卫生状况,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度环卫执法管理人员15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
  尽管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不到两年,现在,东港区1100余名环卫工作者,每天收集运输100余吨的农村生活垃圾,保护着市区水源地的安全。农村环境变美了、河流变清了,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到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成绩,都是东港环卫人在辛劳岗位上交出的满意答卷,同时也是他们获得的最大褒奖。


作者:王帅 来源: 日照新闻网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