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工信部确认将取消食盐专营(2014年11月21日)
日前,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目前,有关部门正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紧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这也是第一次有政府部门对食盐专营取消的传闻加以确认。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央视曾经集中报道了辽宁海城盐业部门跨界查处饲料添加剂氯化钠、河南、江苏饭馆老板跨地区用盐被罚款等新闻,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而新闻事件的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和个人触动了现行的食盐专营体制。针对这些具体案例,作为食盐主管部门的工信部通过书面函件向央视表示,盐业体制改革后,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运作,涉盐企业将可以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已经宣布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另据京华时报报道,中国盐业协会10月底曾披露,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已通过第七套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见征求。方案的核心为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 我国目前的盐业专营始于1996年5月,当时为保障食盐加碘,国务院发布《食盐专营办法》。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根据该办法又颁布了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从而使食盐成为我国仅有的保持专营体制、按计划统购统销的行业。 名词解释: 食盐专营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盐的专营(或专卖)在中国始于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上,齐国的丞相管仲主张,海滨产盐之国,可以计口授盐。当时盐的生产,政府和百姓都可以煮海为盐,而运销,分配、进出口归国家管理,零售归商。 2014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因为此前生产审批权限已经下放至各省,该管理办法早已名存实亡。此次废止该办法,正是基于简政放权的考虑,避免重复和过度审批。盐业专营的体制并没有改变。 2014年11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已通过第七套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见征求。方案的核心为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 2014年11月,工信部确认将取消食盐专营,盐业体制改革后,涉盐企业将可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 相关链接 食盐三级转手价钱最高翻10倍 一袋食盐从出厂到消费者厨房,经过层层“加价”。据一位不愿具名的盐业人员向透露,目前食盐出厂价在500-800元每吨,经省、市、县三级盐业公司“经手”后,到达消费者手中价钱翻了 6-10倍。 2010年国家发改委将食盐出厂价格和产区批发价格上调80元,上调后的碘盐产区批发价格在每吨444元至668元不等,合每350克0.16元至0.23元。 而盐业公司将食盐包分装成小袋食盐,加入了包装、运输等成本,算上利润,按照规定销区批发价格提供给零售商,价格最高翻了10倍之多。比如,陕西省物价局网站公布的当前执行的“冰凌”牌多品种食盐价格表中显示,350克包装的绿色海藻碘盐销区批发价格为每袋1.7元,零售价格为每袋2.0元。 “他们不生产盐,却拥有食盐的品牌、经销权”,一位受访的盐生产企业负责人向抱怨,并再三要求,不能透露其姓名和公司信息,甚至连公司所在省市也不要提及,原因是“省上的盐业公司得罪不起,得罪了他们就不给你下计划,我们就没得生产”。 专营体制下,食盐生产企业产出的产品不能自主进入市场,必须由省盐务局分配生产计划,握有对食盐生产企业的“生杀大权”。上述盐企负责人称,目前盐的生产完全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计划多少生产多少。而这个生产计划要交给哪个食盐定点加工企业,是由省级盐务局说了算,“省上盐务局又和盐业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和他们打好关系,我们才能拿到计划生产”。 “省级盐业公司并没有自己的生产企业,只能算是一个经销公司,他们一进一出,就把钱赚了”。然后,省级盐业公司按照定价将食盐划拨给市、县盐业公司。而省级盐业公司付出的额外成本,即是向盐生产企业提供了“包装袋”、一个品牌、运输等成本。前述盐企负责人还透露,省级盐业公司甚至没有自己的仓储地,为了节约成本,食盐出厂后,是直接按照分配计划运输至市、县级盐业公司仓库存放。 一袋普通食盐从出厂到厨房,其间省、市、县三级盐业公司“截流”多少利润,多地的盐业公司相关人员均缄口不谈。陕西某县级盐业公司销售人员仅透露,从市级盐业公司拿食盐的价格为每袋1.3元,批发零售每袋1.5元,“一袋盐只赚2毛钱”。 除此之外,专营体制也给一些生产企业造成致命打击。按计划生产,食盐生产企业没有食盐产品的商标、品牌,其产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无法直接面向消费者,只能按计划调拨给盐业公司经销。如此一来,企业发展受阻,产能过剩,食盐产品单一。
作者:澎湃 来源: 黄海晨刊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