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广袤的田野上孕育新希望(2014年12月23日)
粮食生产夯实农业基础,农村改革纵深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涌现,特色农业迸发无限活力,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以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我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广袤的田野上正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稳定粮食生产,筑牢现代农业建设“基础线” 10月16日,莒县阎庄镇超级稻高产攻关基地,由袁隆平团队全面提供技术支持的“超级稻”刚刚收割完毕。就在之前的9月30日,日照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测产,实打面积2.35亩,经反复核对,测得“超级稻”平均亩产达968.37公斤,创造了我国杂交水稻最高纬度的亩产新纪录。 同样的喜悦,也在东港区南湖镇西马陵村传播。今年秋天,马陵村与附近沈马庄等21个村连片的10210亩玉米地取得了大丰收,十亩高产示范田的平均亩产更高达818.9公斤,万亩高产示范片的平均亩产也达到了631.56公斤。 不仅如此。今年,我市重点建设了国家级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7个,其中,高产攻关田小麦亩产达到716.6公斤、水稻亩产达到657.8公斤,花生亩产达到598.6公斤。 粮食高产创建,只是我市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一个闪光点。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于是,面对年初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对我市提出“粮食总产不能低于94.2万吨”的要求,我市积极推广良种良法、病虫害统防统治,落实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140万元、小麦“一喷三防”项目资金490万元、玉米“一防双减”项目资金140万元。 与此同时,严格落实种粮鼓励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2亿元,补贴面积98.2万亩;落实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良种补贴1840万元;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3840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面积165万亩,理赔受灾面积10万亩,赔付农户982.8万元。 实施了莒县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和东港区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建设项目,分别建成高产稳产粮田2.7万亩和旱作农业示范基地1.5万亩。 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全市夏粮单产375.2公斤,总产44.65万吨;预计秋粮单产455公斤,总产59万吨左右。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在103万吨左右,这是自2005年以来连续十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真正筑牢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线”。 纵深推进改革,激发现代农业发展“生命力” 从2008年1月的63名茶农,发展到目前的708户社员,拥有无公害茶叶基地1800余亩,年加工能力110吨,资产总额2300多万元。2013年经营收入2360万元,实现盈余206万元,盈余分配144万元,预计2014实现盈余260余万元。日照市岚山区后崖下茶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恰恰是日照农民合作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育。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今年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社444家,总数达到3833家,新增家庭农场151家,总数达到345家,市级以上示范社达到18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得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实行了农业龙头企业动态管理考核,今年组织对164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监测,有20家监测不合格被取消资格;组织评审第七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1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9家。 数字展示变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型经营主体,凸显出我市农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为了让农业活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发展起来,事关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改革纵深,催生着农民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更激活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力。 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出了“提速、扩面、保质、做实”的总要求,先后召开了现场推进会和重点工作调度会议,市以上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500万元,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农业部门印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注重把握几个问题》等指导性文件,建立了周调度通报和督导考核制度。目前,全市所有涉农乡镇(街道)、2503个涉农村开展了此项工作,占总数的98.5%,已完成登记工作2111个村。 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的通知》,全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0.5万亩,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3.5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6.2%。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对莒县城阳街道西关社区西大街股份合作社改革经验进行了调研总结推广,全市有42个村开展了试点工作,11个村已完成;扎实开展村级事务公开专项整治规范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已清理规范2451个村的集体经济合同,完成2592个村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 除此之外,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全市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投资项目达到146个,总额达19.25亿元,规模经营土地6.5万亩。 转变发展方式,启动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莒县夏庄镇、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莒县库山乡、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东港区西湖镇等被评为第二批“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莒县陵阳镇陵阳街村被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岚山区淞晨茶文化产业园、东港区花仙子风景区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启动了东港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莒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莒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丹凤山精品果树、浮来青生态茶、天湖生态农业、新世纪惠万家蔬菜、恒宝生态茶等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 …… 不管是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还是渐入佳境的休闲农业,亦或是锦上添花的生态农业,它们为日照农民撑起了告别传统农业的跳板,更丰富了我市现代农业体系的内涵。 相对于传统农业“牛耕马犁”,以及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现代农业是什么样? “现代农业是优质高效的农业,一定要转变发展方式,把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措施、科学的方法贯穿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今年市政府研究出台了茶叶、桑蚕、中药材等五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新发展果茶菜5万余亩,全市特色种植业总面积突破140万亩,形成了一批新的特色乡镇和产业基地。各级农业部门突出“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狠抓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发布市级农业标准规范64项,基本覆盖了粮食、茶叶、蔬菜、林果等主要农产品。新申报“三品一标”认证产品75个、产地面积68万亩,是历年来认证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年,目前全市有效期内种植业“三品一标”总数达到了229个、产地认定面积达到130万亩。 除此之外,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五莲县青和牧业有限公司大型沼气工程、岚山区500户户用沼气、30处小型沼气工程、25个沼气项目村服务网点等项目建设已完成;东港区省级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建成畜禽养殖场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1处,实施秸秆生物反应堆0.22万亩。 与此同时,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地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集中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对2549名村级监管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使用高毒农药的通告》,各级严格落实农资打假联席会议、高毒高残留农药定点经营、农药经营告知、农产品例行监测、农产品生产备案、责任追究6项制度,全面开展“双百行动”,重点开展了蔬菜、果茶、食用菌、“三品一标”产品、肥料、农药、种子等七大专项整治。启动了农产品追溯试点工作,36家企业产品包装全部附贴二维码。2014年,全市农产品抽检样品956个,合格率达99.4%,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更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方面是科技的“借梯上楼”,与中国农科院、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进行了对接合作,特别是市政府与中茶所正式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依托市茶科所共同申报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北方茶叶研究中心”。与我国茶业界唯一院士陈宗懋签订了合作协议。 另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的开展,市农科院加入省农科院“甘薯创新联盟”和“玉米科技联合创新体系”,承担了市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市茶科所承担实施了山东茶树冻害防护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山东茶叶生态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日照绿茶超微粉研发与应用等科研项目。实施“黑木耳周年栽培技术标准化研究与推广”项目,“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高效栽培模式示范基地”在我市五彩湖生物科技公司正式挂牌,这是该技术体系授予食用菌生产基地的第一块牌子。《日照市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成因与防控技术研究》等5项农业科研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 不仅如此,着力搞好农业科技服务,全年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活动270余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00余人,培训农民9万余人次,科技人员下乡3690余人次。同时,总结推广五莲县科技套餐服务模式,推行“点菜”式服务,将“科技套餐”送到现场,等等。
作者: 孙向阳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