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文化本无错 入乡应随俗(2015年02月07日)
当前,各国跨文化的交际频繁,无形中融合出一种文化共识。笼统地说来,它更多地被工业化及城市化程度更高、更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文明主导。所谓中国游客“陋习”,归根结底是城乡之间及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冲突下被标签化了的行为差异。 农业文明VS工业文明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业文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衣食住行都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在农村,随地吐痰、大声吆喝、成群结队都是寻常的事情,但在一座发达城市里,这一切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令人厌烦。 和西方发达国家80%城市化的水平相比,我国仍远远落后。因为城市化水平差别,即使是赴我国港澳地区旅游,都能感受到文化冲突。由于农村人口持续涌入城市,要让广大百姓普遍养成符合城市文明规范的生活习惯,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身体体验VS精神体验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孙隆基曾指出,中国人重视身体甚于精神——中国人将个人看做“身”,自我称作自身,财产称作身家,来历称作出身,甚至把修身养性和明哲保身当作人生重要主题。相反,西方人的人性以获得“灵魂”圆满为中心,这是笃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中国人难以理解的。 中国人追求满足身体需要,在旅游中体现为对饕餮美食及奢侈品的欲望;同时,拍照证明 “到此一游”也是重要环节。反观西方人,到雪山滑雪、到海滩晒太阳、到山地露营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才是旅游之宠。 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 孙隆基认为,中国人社会结构通过“二人结构”完成,基本对应古代“五常”: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中国人在社交场合寒暄时常问及工作单位、是否生育。如此关心对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人来说,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出国游时倾向于抱团,沉浸于自己人的大集体,对老外毫不在意。这样一来,团游的不良行为被放大,更易受到外国人注目。 等级观念VS平等追求 在东亚,儒教思想遗留下来的等级观念仍然存在,“有钱有权就高人一等”的观念仍有市场。部分出国旅游的“土豪”在外籍服务人员面前趾高气扬,稍不顺就指手画脚,正是这种观念作怪。 多数时候,所谓游客“陋习”只是评判标准不同的结果,但入乡随俗却是各国游客都应放在心中的尺度。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游客走出国门,游客们将会更适应全球化的行为准则。
作者: 来源: 广州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