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看贫瘠山旮旯如何变身“聚宝盆”(2015年02月10日)
畜牧—沼气—粮果的全产业链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践行着荒山绿化与种植、养殖有机化“两条腿”走路的梦想——— 近日,记者来到东港区三庄镇荣山前麓的七可家庭农场,刚一下车,一群珍珠鸡蜂拥而来。“这些鸡散养惯了,只要看到有人来,就往前凑。”农场负责人夏昭远边说边赶它们。 顺着山路拾级而上,记者看到,农场里不仅桃树、梨树、苹果树等果木林立,猪、羊、鸡的养殖也是红红火火。“现在农场还处于投入期,年销售额有百万元,随着畜牧、粮果等产业的成熟,预计年销售额将过亿元,利润过千万。”夏昭远告诉记者。 从一文不名的贫瘠山旮旯变身年产值百万的“聚宝盆”,得益于七可家庭农场的生态循环有机农业发展模式。 2012年,夏昭远将三庄镇刘家庄子村荣山前麓的1860亩荒地承包了30年,发展畜牧—沼气—粮果链式循环农业,三年过去了,荒山绿化与种植、养殖有机化“两条腿”走路的梦想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发展生态循环有机农业,生态养殖是基础。目前,农场拥有黑猪、笨鸡和山羊三大养殖基地。“农场散养了黑猪2150头、山坡笨鸡2100只、放养山羊1030只,山上这千亩地每年产的50万斤粮食,基本可以满足牲口所需。”夏昭远告诉记者,农场的笨鸡和山羊养殖基地建在半山坡上,以此保证它们的自由采食,天然散养。 同生态养殖一样,粮食和果树也实现了种植的有机化。“目前,农场种植了各类林果,去年刚刚栽种了30亩地的猕猴桃,今年就能挂果。”夏昭远说。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堵堵金黄色的“玉米墙”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今年农场300多亩的玉米地收了30多万斤玉米,农场还种了310亩的小麦,是东港区首屈一指的种粮大户。” 在农场,种植、养殖产生的粪堆、草堆通过沼气池、肥料发酵池的发酵,转化成有机肥料。新建的沼气池通过管道与黑猪养殖基地相连,通过沉淀、发酵等多道工序,沼渣直通入地供给种植业,沼液作为有机农药防治病虫害,而沼气除了供应农场自身需要外,还供应附近村庄使用。 “农场发展要真正实现市场化,除了需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最根本的是需要价格的回归”,夏昭远坦言,“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必会增加成本,这是一组矛盾的存在,未来,农场继续保持原生态,不搞人工建筑,将农场旅游和有机农业结合,做大农场经济效益的同时,铺平农场产品成本,推动农场的市场化、平民化。”
作者:侯庆萍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