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另样“吃海”更有味儿(2015年03月31日)
靠着大海,或打渔,或养鱼,或搞配套产业,滨海日照的代代渔民以海为生。但记者近日在沿海各区县采访时发现,现如今渔民“吃海”不再单纯靠捕捞、养殖等“老三样”,一些新养法、新做法,让现代渔民“吃”出了另一番滋味儿。 近日,岚山区海州湾渔场内,养殖大户王仕珍指着漂满浮球的海面说:“从表面上虽然看不出什么来,但这海水里面的文章大着呢。”王仕珍搞的是立体养殖,浮球下面扎满筏架,里面或是吊着笼子养海参、海螺、魁蚶等,或是养殖贻贝;深海里,投放了人工鱼礁,为鱼类搭建了栖息回游的家;在海底,还根据底质的不同,底播大竹蛏或魁蚶等。海面、海水、深海都得到了有效利用。 搞立体养殖8年时间,王仕珍的立体养殖区从400亩扩大到了4000亩,效益更是达到传统养殖模式的三四倍之多。 养殖方式的改变是一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多种鱼类、贝类新品种的陆续加入,我市的养殖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3月20日,日照国际海洋城小朝阳村一养殖大棚内,浅灰色的南美白对虾在虾池里雀跃腾跳,“待到4月底,这棚虾就能出售了。”养殖户曹善华说。从去年8月份开始试养南美白对虾,3个多月后仅2个虾棚就卖了50多万元,“这种虾适应能力强,养殖周期短,市场需求大,打个电话客户就来上门收购,根本不愁卖。”曹善华说,腾出了以前养鱼、螃蟹的5个大棚,今年他又扩大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规模。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已有340余家,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尝到甜头后,今年还有不少养殖户也加入了进来。除此之外,我市还大力推广厚壳贻贝、杂交鲆、石鲽鱼等鱼类、贝类品种,以贻贝、虾、蟹等传统养殖品种的养殖格局正逐步改变。去年,我市试种龙须菜、裙带菜又获得成功,待规模推广养殖后,必将开辟一个全新的养殖领域。 “只有注重可持续发展,海洋渔业才会有光明的未来。”谈起海洋渔业生产,市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加大对海洋环境资源的节约利用与保护,又成了日照海洋渔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测水配方”,科学确定养殖区域、发展规模、生产布局和养殖容量,同时,大力推广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应用等,日照海洋渔业生产的新生动力越来越多。 春日暖阳里,日照国际海洋城淘宝渔业专业合作社内,在大菱鲆养殖大棚一旁,新建的养虾大棚还未封顶,地下的排水管道早已铺设完毕。“从大菱鲆养殖池换下来的水还很干净,我们准备用这些水来养虾。”合作社负责人秦四勇告诉记者。据他介绍,养虾用完的水内富含贝类喜欢的藻类饲料,水会接着排进贝类养殖池实现第三次循环利用。“贝类一是能带来效益,还能净化水质,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生态养殖链。”秦四勇最后说。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生态永续,一幅海洋渔业新貌正在日照徐徐呈现。
作者: 来源: 日照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