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据说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至于蒿草艾叶香包等东西是为了辟邪。

当走在街上,家家户户都用艾草树枝挂着香包和葫芦,店铺里也摆满各色粽子,以及节日挂饰,不由得想起了流年里端午节的点点滴滴。

每至端午,家里的长辈上街买糯米,棕叶和做香包用的彩布、彩线。提前四五天把糯米用盆泡上,每天换着水。以前只干农活的双手绣起香包来也很是灵活,一针一线都是对家人平安健康的祈愿。

端午那天长辈总是早早起床,在太阳升起前给孩子们的手腕、脚腕系上五彩丝线。再去野外采回一大把艾蒿,还要把提前缝制好的香包装上艾叶,据说这样香气大而久可以辟邪。将艾蒿枝挂在自家屋檐下,“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老风俗,不知道传了多少年,多少代.

如今的人们忙于事业的奔波,看着那些橱窗里展卖的各色粽子和香包,不知有没有勾起一丝情思,想起那些旧时光,想起各居天涯的亲人,亲手做的粽子,亲手绣的香包。
祝福:放一盏河灯,许一份愿望,寄一份相思,圆一个传统而又现实的梦想:端午,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