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皇家寺院的兴衰 ——山东四大名寺五莲山光明寺(2015年07月27日)


  在被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盛赞为“奇秀不减雁荡”的鲁东南名山五莲山上,有一座历经明清两代的皇家寺院——光明寺,《青州府志》称其为与长青之灵岩、青州之法庆、九仙之侔云齐名的清代山东四大名寺之一。
    据《五莲山志》记载,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蜀郡高憎明开(字心空)云游全国名山大川后,见五莲山雄伟秀美,喜曰“缘在是矣”!遂择大悲峰下结茆定居。继而北上京师,请求建寺,巧逢李皇太后患眼痰,久医不愈,心空和尚为之医治,即愈。神宗大悦,于是敕赐了山名、寺名,“山曰五莲,寺曰光明”,赐紫色袈裟,命其住持光明寺;拨内帑千金、大藏经六千八百卷及玉磬、御仗、宝幡等物,命汉经厂提督、御马监太监张思忠护送到五莲山。后明开晋京谢恩,神宗又下诏:五莲山周围五十里内,均归光明寺僧人管辖;林泉、榆林一千五百亩土地的收入,全部永供光明寺祭祀之用,同时拨内帑五千金,命张思忠再度赴五莲山,督工建寺。历时三年建起了大悲殿、藏经楼、分贝阁、御仗阁、左右掸堂、浴室、厨房、山门等,使原本简陋的寺庙,变得“层檐璀灿,参差错出”,“金壁交辉、钟鼓竞赛奏”,“塔殿之胜,众以为彰”,诵经之声,琅琅无晨昏。别处的憎人闻风皈赴,四方百姓进香者、游山者络绎不绝。明天启年间,有西域僧人过齐鲁,慕名游五莲山光明寺,留下贝叶经七叶,使寺内藏经又多一佳品。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五莲山光明寺又多次进行修复与扩建,其中尤以康熙二十二年(1638年)扩建规模较大,原庙宇的38层台阶和伽藏楼均属此时扩建。此时,住持和尚为海彻,字泰雨,俗姓金,辽东人,出身于名门巨族,是西汉名臣金日群的后代。明末战乱,泰雨年仅8岁时,一家19人死难,泰雨混杂于难民队伍中,奔五莲山光明寺而来,被心空和尚收留摩顶受戒。公元1644年,清兵人关,大明覆灭,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建都北京,泰雨的伯父,从兄弟都随从人关,成为朝廷和地方高官,掌管着大权。有一天,泰雨站在稚勒阁前,诸公朝退,与泰雨不期而遇。大难之后,又得团聚,十分亲热。他们劝泰雨还俗做官,他执意不从。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担任太中丞的金廷献,带头从自己的俸囊中捐款资助玉莲山寺庙建设,此后辽东人、山东巡抚耿搏,辽东人、镇守沂州地方总兵李克德、分巡青州海防遭周鉴、周亮工,辽东人、青州府知府张文衡、曲允斌,以及青州府、诸城县和其他一些地方金姓宰官均为五莲山护法捐款。泰雨将这些钱,用于寺庙和山上其它建设,修筑了寥天阉,御幡楼,修复绕光明寺东西北三面的林风径,凿山西北,创精舍数楹,山外置常住田等,使“贮藏有阁,会食有堂,饷宾宥所,登眺有筑”,昔日的五莲山增光添彩,光明寺名声更加远扬。
  泰雨朝中有人,地方上有靠山,腰中有钱,又名声大震,非一般和尚相比。上下山时,炮九响显威风,仪仗列队示礼仪,当地官员也需仰视。蒲松龄便以此为题材写了《聊斋志异。金和尚》篇,成为脍之人口的名篇佳作。
  据传,清乾隆皇帝孩时时常生病,他母亲便到御庙为他许了口愿,长大后做和尚,此后病愈。乾隆登基后,为了还愿,便派人四处防查,寻找与皇上长相相似之人,五莲山第八代和尚普善被选中,做了乾隆皇帝的替僧。皇上派人画了御影丹青一帧,连同御书“宝相庄严”四字金匾,护送到光明寺。乾隆御影头戴平顶僧帽,身穿佛袍,披百衲袈裟,双手扶膝,端坐在宝座之上。从此,五莲寺内大殿正中又高悬起皇帝御书,藏经楼内挂起御影丹青,受寺内历代谒拜。这些宝贵文物虽在民国年间散失,但五莲山光明寺成为皇家寺院的说法流传至今。皇帝替僧——第八代和尚的墓穴和碑刻至今尚存。
    正是光明寺为皇家寺院,受到历代皇上严加保护。清末德国一传教士欲割五莲山寺庙属地建天主教堂,该寺住持赶往北京拜谒皇上,得到西太后慈禧懿旨:外域不得擅扰,寺庙遂得以保护。民国年间,曾有人想砸毁寺庙,当时的住持绪让赶到南京,拜见了蒋介石,蒋介石也保护了这座寺庙。同时,绪让从南京带回了两块大铜印,即“山东省佛教协会日照分会”和“山东省佛教协会诸城分会”。绪让因此在佛教界名声大噪。
  原光明寺共有房屋百余间,拥有土地山场4万余亩。和尚多时达200余人,民国初年已不满百人。为方便佃户们交粮,寺里分别在大榆林、大槐树、潮河、林泉设4处分寺,均为四合院,专有和尚负责收租粮。1944年解放时,寺内庙产土地还有7千亩,收租粮7万担,有僧30余人。原光明寺设有两处学屋,教育培养僧才,一处为“莲峰书院”,又称第二学屋,是小和尚的启蒙学校,主要学习文化,学习内容有《三字经》、《百家姓'》等书籍,时间4年。另一处为“雨花深处”,叉称第一学屋,学生从第二学屋选拔,是和尚接受较高等教育的场所,师傅从外地聘请,学习内容有“五经”、“四书”和佛教经典,学习时间10年以上。
  原光明寺寺僧属禅宗临跻宗,住持自开山和尚明开起至1944年共18代。1945年l2月,共产党顿导五莲山一带人民反奸诉苦,山周围十几个村庄民众集会,控诉少数恶霸和尚的罪行。1946年进行土地改革,寺内土地被群众分掉。1947年上改复查,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群众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光明寺被五莲山周围村庄的群众自发拆掉,憎人陆续还俗。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一些寺观教堂和宗教活动点逐步开放。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五莲山,恢复光明寺古建筑群,1985年,由县政协牵头,开发五莲山,修复光明寺工程。此后,光明寺修复工程抓紧施工。至1986年藏经楼、大悲殿、伽蓝楼、西配殿、钟楼、三门等建筑相继建成,并重塑释伽牟尼等22尊彩塑像,分别在大悲殿、伽蓝楼供奉。为更好地搞好寺庙建设,全面恢复光明寺古建筑群,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镇江定慧寺住持、无锡祥符寺住持茗山师徒来五莲山光明寺考察,随后10名僧人组成僧团住持光明寺,开展正常的宗教括动。逐步恢复了念佛堂、斋堂、上客堂等建筑435平方米,铸了5吨青铜大钟1口以及其它一大批法器。近年,政府又对光明寺加大修复投资,使这一皇家寺院重放光彩!
  [原载于《春秋》]


作者: 来源: 日照市旅游信息中心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