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游在日照】刘勰故居---校经楼(2015年07月27日)
浮来山海拔298.9米,景区内有八观、十二景、三泉、四园。修竹奇木,居谷繁茂,怪石嶙峋,溪流潺潺。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为的是看那“天下银杏第一树”,但我此行的所慕之名,并非那棵参天古木,而是刘勰故居---校经楼。 校经楼位于定林寺中院,原名毗卢阁,为浮来八景之一。院内垂槐罩地,青桐参天,青桐深处的那幢二层小楼就是校经楼。 门额上镌刻“校经楼”三字,为文化巨人郭沫若1962年所题。 刘勰,字彦和,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祖籍山东莒县。刘勰从小家境贫寒,直至年长时也无钱取妻。而他生活的南北朝时期,社会机构板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所以刘勰虽然少有大志,满腹才华,也只做得小吏,终不得志,于是他弃官剃发,隐居于浮来山定林寺,一边校阅经书,一边构筑他的鸿篇巨著《文心雕龙》,终于成就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典籍。 走出定林寺,隔路就是怪石峪景点,怪石之间有一架六角飞檐的红亭,亭子附近有一石碑,上有三个大字“文心亭”。这三个如椽大字也是大文豪郭沫若所题,此亭是为纪念刘勰所建。 刘勰故居——校经楼 千年古刹定林寺,雄踞于浮来山主峰浮来峰下,始建于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全寺南北长95米,宽52米,总面积4940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向前向后左右展开,东西两旁对称,依山势向后逐级升高,大雄宝殿建筑雄伟,飞檐螭首,雕梁画栋,轩敞明朗,典雅大方,颇具北方古建筑风格。 定林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刘勰晚年遁迹之地,现已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悉,现有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重修,明代以前的面貌和规模已难确知。 从古老的银杏树下进月洞门,有一所清雅小院,便是定林寺中院。院内垂槐罩地,青桐参天,桐槐深处,有一幢二层小楼,玲珑有致,造型古朴,门匾上镌刻“校经楼”三字,为郭沫若先生1962年亲题。此处佳木蓊郁,紫藤飘香,静谧优雅;楼墙一侧附满茑萝,绿叶莹洁,为小楼增添了几许幽幽古意。 据《南史》载:“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此楼乃当年刘勰校经藏书之处。刘勰于此,晨钟暮鼓之余,埋头校经,直至圆寂,埋骨塔林。浮丘塔林不只代代相传,且有资料可证。据《高僧传》:“隋仁寿中岁,昙观奉敕送舍利于本州(莒州)定林寺。”明嘉靖《青州府志》、清嘉庆《莒州志》均有此类论述。可惜塔林为清康熙七年(1668年)大地震破坏。后人哀悼,题咏崖壁:“铁佛悯莒归地府,彦和碑碎遗荒坟。”当年定林寺最后一位主持僧佛成(卒于1942年前后)在世时,曾多次指点刘勰的墓塔遗址就在寺西。每年清明节和“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佛成总要到遗址前做佛事,以示纪念。 刘勰出家后即回到祖籍莒地浮来山定林寺,主持佛事,并潜心研读校定佛学经典。传说刘勰定居浮来山后,每日走出定林寺后门,登上佛来峰顶,在一块巨石上坐定诵经。一日,刘勰正专心诵经,忽然一阵山风飘过,把两卷佛经吹到半空,不知去向,刘勰无奈回到寺里,一眼看见大佛殿后的高台上端端正正放着那刚刚失落的两卷经书。这座土台高不过六尺,方长不出三丈,但背坡向阳,苍松翠竹,天然屏障,正是静心读经的好地方,于是刘勰选定这方宝地,亲绘草图,建成二层楼阁,取名“校经楼”。 校经楼几经沧桑,几度兴废,至清顺康年间原校经楼因失修将倾,此间楼西毗庐殿亦毁。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定林寺时,将毗庐殿与校经楼合并一处,上层塑毗庐像,底层仍称校经楼,民国十八年(1929年)毗庐像偶被拆除,住持僧佛成居为僧舍。刘勰遗作及本寺经卷仍存在这里,校经楼之名,依然闻名齐鲁。清嘉庆年间奉政大夫莒邑名士张竹溪为浮丘八观写的其中一诗曰: 东阳车下博文明,燔发归充退院僧。 贝叶手编云外寺,莲花心印佛前灯。 高人遁世原无闷,才子谈经定上乘。 天为生公留福地,一声梵呗远山应。 校经楼前说刘勰 刘勰(约公元467—520年),生活于南北朝时期,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据《梁书·刘勰传》载:“刘勰,字彥和,东莞莒人”。他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代。刘勰的父亲刘尚,担任宋国的越骑校尉。大约在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起兵叛乱,进攻建康(南京)时,刘尚作为校尉在战争中阵亡。当时刘勰年仅七岁左右。 刘勰文学功底深厚,对佛理研究相当娴熟,于是僧祐便将定林寺的经藏整理工作交付给他,同时让他帮助自己整理自己的著作《僧祐法集》。在此七八年间,朝廷动荡不已,皇帝数次更换,他也难以跻身仕宦。在整理完经藏之后,他就想建立自己的学说以垂后世,于是三十二岁的他开始写作《文心雕龙》,前后历时五年,终于在天监元年春夏之间,书成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全书十卷五十篇,三万七千余字。 千年古刹定林寺中的“校经楼”,现已辟为刘勰生平陈列馆。馆内塑有刘勰像,陈列着各种版本的《文心雕龙》及历代研究文献。丰厚的资料珍藏,曾令史学泰斗发出“绝仰千古”的赞叹!山东大学陆侃如先生的研究著作也在其中。而陆先生所起草的刘勰生平,经蒋维崧先生亲笔手书在刘勰塑像后面的屏风上面,真是字字珠玑,珠联璧合,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今,许多“慕名”前来游览浮来山的,这所“慕”之“名”,并非只是那天下银杏第一树,还有更重要者———刘勰故居校经楼。寺庙内外,亭阁之间,有读不完的证史、碑文,国内书法大家蒋维崧、武中奇、启功、赵朴初等都有笔迹留于石碑之上,而学术大师和政坛要员也时常来这里拜谒刘勰……
作者: 来源: 日照市旅游信息中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