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日照八旬老党员行医60年 曾一人照顾百名伤兵(2015年10月23日)



        (李友才1947年参军,曾多次荣立军功。)


  
  他曾是战场上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战地护士,一个人看护100多个伤兵。他也曾是十里八乡行医布泽的赤脚医生,如今年过八旬的他,仍在研究《本草纲目》,对于慕名而来的求医者,他免费坐诊、开药方。

  他叫李友才,日照南湖镇战家村人,从事医疗工作60多年,他也是一个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党员。不管是在战时还是在当代,他都坚守着最崇高的南丁格尔精神,一生救死扶伤、无怨无悔。

  【18岁上战场抬伤员】

  1947年,李友才从南湖镇战家村走上从军之路,参军那年他才18岁。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他便成了陈毅将军麾下第三野战军26路军的野战医院里年龄最小的看护员。

  年纪轻轻的李友才胆识过人,冒着枪林弹雨带领当地老百姓上战场抬伤员,经他手抬下战场的伤兵多达百人。“头顶上飞机炸,背后大炮轰,保护伤员是第一位的,根本顾不上个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友才仍记忆犹新。


           (李友才的军功章和功劳证摆满桌面)


  如今李友才年过八旬,老人精神矍铄、平易近人,谈起在野战医院当护士的艰苦岁月,老人的嘴角微微颤动,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一晚上睡两三个钟头就不错了,睡到半夜来了伤员,就得立马爬起来抢救。”李友才在做手术室助理的时候,曾一晚上接两三个手术,为手术室消毒,帮医生递器械,看护伤员一分钟也闲不下来,时常通宵达旦。

  【一人看护百名伤员】

  老人回忆,战争年代缺医少药,平均一个护士每天要照看四五十个伤员。他最多的时候,一个人照看一百多个伤员。说起来端茶送水、止血包扎、消毒上药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工作,但对战地护士来说,开导劝慰、安抚陪伴更是一项无形的精神救助。

  “转移的时候接到伤员,老百姓帮忙抬着,一边跑一边给他们消毒、打吊瓶。”李友才曾无数次摔倒在山路上,他专注手里举着的吊瓶,顾不得脚下的坑坑洼洼。有的伤员半夜疼得嗷嗷叫唤,他就整宿整宿陪着他,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李友才翻阅功劳证、退伍证等老物件)

  在1949年的行军途中,敌人炸毁火车道,加上夜黑风高、大雨滂沱,李友才根本看不清路,一脚踩空跌进数米深的大坑,致使两根肋骨和第四、第五节腰椎骨折。即便如此,李友才仅休息了2个月就回到护士岗位上,自己身上的病痛从不跟别人提起,半夜疼得厉害他就咬住被角。不管怎样,第二天他都坚持工作,认真照料伤员。

  【60年行医路不改初心】

  李友才用一生践行救死扶伤的仁人之心。从军时,他做了7年野战医院的护士。1954年年底复员后,他毅然选择做一个无名的乡村医生,一干就是53年。今年86岁高龄的李友才仍在研究《本草纲目》。邻里乡亲哪里不舒服,他也乐于施以援手、开几幅中药方子、帮着针灸推拿一番。


              (李友才仍然保留着1948年的入党申请书。)
  在南湖镇,一提到李友才,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竖大拇指。即便是远在莒县、五莲的求医者也慕名而来。战家沟村一位姓刘的村民说,自己曾被毒蛇咬伤,要不是李医生处理及时,恐怕他一条腿都保不住。村民们介绍,李医生为人亲和、古道热肠,时常走一二十里的山路去病人家里打针,哪怕是寒冬腊月、深更半夜,只要病人需要,他也照常出诊。遇到家庭条件困难的,他就自己把医药费垫上。

 


作者: 来源: 直播日照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