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日照城乡社区建设 走出日照新模式(2015年10月31日)


  农村处于社会治理的最底层,受地理位置偏远、日常服务繁杂、工作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治理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趋复杂的需求。如何让城乡社区建设走出一条“新路子”,也就成了当前尤为重要的一个课题。 

  为了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等问题,东港区西湖镇小花社区以服务集约、高效、便民为目标,着力加快着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不仅初步实现了社区治理手段的信息化、高效化、精细化、标准化,更促进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与此同时,莒县店子集镇立足自身区位优势,以就地城镇化为目标,从规划、管理、服务、体制四个方面入手,借鉴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大力建设农村新社区,积极向城市社区接轨迈进,也有力提升了城镇化水平。 

  …… 

  在各区县不断加快社区建设步伐的背后,便是日照近年城乡社区建设的成果展现。近年来,我市把加快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治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增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发展目标,以多元参与为发展方向,以民主治理为重要手段,加强保障、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强化功能,形成了城乡共进、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魅力日照的建设。 

  目前,日照市已经建成城市社区112个、农村社区384个,建立“一个核心、四个机制”农村社区治理服务体制机制和部门工作进社区“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做法在全国推广,3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2011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015年9月,实验区顺利通过民政部验收———加强三个保障 凝聚工作合力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南京大学、山东省社科院等院校的合作,形成了领导小组统领、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社会力量配合的工作组织体系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政策保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全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方案》等30多个重要文件,形成了社区建设的长效推进机制。 

  加强资金保障,将城乡社区建设及运转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补充的社区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各项经费5亿多元。 

  搭建三个平台 科学有效运行 

  搭建服务平台。建成的社区全部以新建、改扩建或租用等方式,配建了社区服务中心,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综合办公室、多功能会议室、文体活动室、阅览室等功能室以及综治警务、卫生计生、养老托幼、便民利民等配套设施,建立了以社区“两委”成员为主体、以社区专职工作者为辅助、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全市配备社区工作人员约3000名、社区志愿者约20000名,100多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中约50%的就业在社区,1名齐鲁和谐使者就业在社区。 

  搭建治理平台。每个社区都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群团组织为纽带、监督组织为制约、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为补充的“五位一体”社区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并配套建立了自治组织下属组织、村(居)民小组、村(居)民代表等组织,保障了群众有序参与治理。 

  搭建信息平台。以市级投入为主、区县配套为辅,建设日照市数字社区治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形成以人口、地理、事件、物资和组织五大数据库为基础,内网治理和外网服务相结合,覆盖城乡、面向居民、统分结合、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管理规范、运行安全的五级工作平台。东港借助“互联网+”手段,将社区服务中心现场服务与社区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将多个部门的资源在后台整合,形成“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流办理”的工作模式。 

   建立三个机制 实现共建共治 

  建立社区工作准入机制,部门工作进社区需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经同级社区工作领导机构批准后方能进入,不经批准的,社区有权拒绝。 

  建立分层民主协商机制,以会议协商为主,以个别走访、约请面谈、听证会、质询会等恳谈协商以及书面协商、网上协商等为辅进行分层协商。将组织建设等“四类八项”事项,区分社区、小组、个人三个层级,以会议协商为主,以个别走访、约请面谈、听证会、质询会等恳谈协商以及书面协商、网上协商等为辅进行分层协商。莒县探索建立“议事?学习日”制度,2014年以来,莒县反映村干部办事不公道、决策不民主、村务财务不公开等问题的信访案件大幅下降。 

  建立“五社联动”机制,社区成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的基地、发展壮大的舞台,成为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探索实践的场所、提升自我的天地,成为社区“两代表一委员”扎根基层的媒介、奉献社会的平台。强化三个功能 保障服务民生 

  强化党建功能。建立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和党群双直通制度,成立了28个机关党员社区工作站,承接了近万名在职党员的志愿服务,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人才、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强化服务功能。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完善了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综治安全、计生卫生、文体教育、便民利民等政府公共服务为主体、志愿互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为两翼的社区服务体系。创建了“幸福夕阳”“周末书法课堂”“小状元学堂”“彩虹之家”“居民管家”等一批社区服务品牌。农村社区注册志愿者达5459名,农村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842名。 

  强化治理功能。在充分发挥各类社区组织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社区网格化治理体制机制,以及法官、检察官、警官和法律服务员、信访工作员、反邪教工作员、消防安全员“三官四员”进社区工作制度,使社区治理“全方位、全天候、专业化”。 

  取得五个成果 社会效益明显 

  夯实了治理基础。每个城乡社区在扩大社会参与、协调利益关系、化解邻里矛盾、促进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激发了社会活力。社区不只是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还为各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搭建了舞台,为各类社会力量奉献社会提供了载体,既让广大居民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又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治理服务的积极性。 

  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鼓励和引导居民群众和社会组织有序参与,让群众知情有渠道、参与有平台、监督有手段、共享有机会,使群众增强了对党的拥护、对政府的信任,广大党员、干部把社区当家庭、把居民当家人,进百家门、解百姓愁,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增进了民生福祉。以社区为单元开展社会治理服务,促进了公共资源集约配置、公共服务集中开展、经济发展集合推进,居民群众共享更多福祉。全市建起日间照料中心102处、农村幸福院200处、小草学堂50个、留守儿童活动站和妇女儿童家园30家、美丽文明乡村行动片区88个,农村视频监控、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覆盖率达97%。 

   新闻链接 

  日照市户籍总人口294万,2847个涉农行政村中,33 . 68%的村庄人口在500人以下,现状是村庄多、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随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非户籍居民大幅增加与村庄空心化加剧共生,居民需求多元化与社区治理服务滞后同在,群众民主意识增强与自治能力不足并存。 

  近年来,日照市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顶层设计,小切口、深挖掘、重实效,积极推动“多村一社区”为主导模式的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以社区治理体制为核心,以社区组织、服务、协商、善治四个机制为支撑的“一个核心、四个机制”社区治理服务新模式,构建了乡村治理新格局。(


作者:尹秀英 来源: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