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日照大集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2015年11月02日)



▲上世纪七十年代,东关集  摄影/高新兴

  最近关于取缔大集的话题讨论得很是热烈。有积极赞成的,认为大集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如今这种贸易形式已经不适应市区的环境,带来污染、扰民、交通拥堵等诸多麻烦;有激烈反对的,觉得大集不但承载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更能降低生活成本,且解决附近村民自产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也有保持中立的,这部分人中又分为三种流派,一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派,一类是风轻云淡回忆叙事派,还有一类是我这样的成熟理性客观分析派——哈哈。
日照大集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了光绪十二年版《日照县志》,其中记载的日照集市第一条便是:“东关,五、十。南关,三、八。而东关为大。”之下其他诸条都是周边乡镇的,而非县城集市了。可见清代光绪年间还没有名为“日照大集”的大集呢。内中提到东关集也是逢五逢十,莫非是东关集后来迁到了日照北路这个位置?
  手头没有更多的书面资料来验证我的猜测,于是我特意咨询了我的爸妈。他们说,以前在城关三村东关路这一带,是有一个大集,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搬到一中西侧的。至于南关集,他们也没有听说过。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在岁月的变迁中,大集也在新陈代谢着,南关集已经消失很久了,而东关集作为日照大集的前身,被传承了下来。
对于日照大集,土生土长本地人我仅有的回忆是:八十年代某年腊月里,我妈带着我去赶了一回。从石臼所坐当时仅有的一路公共汽车到了“城里”,再步行好远的路,终于走到了集市,见着好多花花绿绿的布、扑扑棱棱的鸡、熙熙攘攘的人。也没买什么,就回家了,纯粹看了一场热闹——那时候石臼市场(地址在如今的海滨二路)已经挺有规模了,觉得我们家门口这个市场的货品更洋气。
  现在人们赶集可不是为了要买“洋气”的东西了。像我妈这样的退休人士,闲来无事,喜欢约仨俩同伴,搭公共汽车去将帅沟、刘家寨以及两城赶集,我问她为什么不去更近一些的日照大集和厉家庄大集,她一副傲娇脸:市区里的集有什么赶头,周边村镇的更有乡土气息!又吐槽一句:市区里的集不伦不类的,早该取缔了!
  时代发展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日照大集处在一个尴尬的层面,一方面它附载着日照的人文历史、老城关的记忆让人回味不舍,一方面它又因土味不够而渐被淡漠;一方面摆摊者占据着要道路边——相当执着,一方面周边居民噪扰不堪——非常嫌弃。
  10月27日,一中西侧的这片日照大集再一次地关闭了。说“再一次”是因为在之前某年,有关部门也曾发布日照大集搬迁通知,有的商贩按要求挪到了山东西路屯沟一带,但有的商贩仍对老地方“情有独钟”、不肯离舍,衍生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板房违建、成堆垃圾——让人甚为日照一中这座已有90年历史的学校感到惋惜,古有孟母择邻远集市,莘莘学子们是应该有一个相对静雅并秩序井然的周边环境。



▲日照北路大集违建拆除前后对比
(Ps:稍后图中大棚和平房也将会进行清理,但保留楼门,给老城区留一处人文纪念)
摄影/安军

  幸好,现在,这片集市终于谢幕了。但这不代表日照大集被“取缔”,它的一部分日常贩售采买功能被附近固定的农贸市场吸收,而另一部分农户自产品交易流通功能,则由屯沟集市以逢五逢十的时间周期继续承担下去(固定市场内也有预留部分简易摊位,允许自产自销的农民、渔民摆摊销售,并且不收取管理费用)。
  就如同它八十年代由县中心移至城关边缘一样,城市在不断扩容,农贸大集再一次搬迁,这是历史的必然。歌中唱到: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你选择留恋不放手也好,抑或豁达转身也好,都不能改变这样的改变,改变就是唯一的不变。以高瞻的视角、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事物的变迁,就会清楚地知道:屯沟,也仅是日照大集历程的一个中转站,而它的未来,我们相信,时光这位立于不败之地的君王,会给出适宜的答案。
  据说日照街道已经提请住建部门——将这片大集搬迁后、违建拆除后的空场改建成文化公园,如若成真,那是一中老校的善缘,是周边居业的善缘,也是咱们老城区的善缘。
  别了,大集;你好,公园!


作者: 来源: 人文海曲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