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旅游 | 房产 | 资讯 | 体育 | 企业 | 图片 | 视频 | 政府 | 政协 | 网上日照 | 渔家乐 | 酒店预订
|港城快讯|
准备过年(2016年01月25日)
又到腊月三九天,又要过年了。现在,在一些人心里,过年几乎毫无意义。有的是因为自己在外奔波一年,到了年底回头看看,其实一无所获;有的则是顾镜自怜,叹息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自己又老了一岁;还有的则是因为过年需要回家,而回家后往往已是物是人非,担心本该团圆的桌前又少了一位。其实,过年就是过年,本不需要担心那么多。因为,自古以来,年都是要认真去过的。只有用心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才能挖掘到过年的美好。说到认真过年,我就不由想起了小时候的农村过年。 我小时候的农村,古朴清贫没有富裕的物质条件,家家户户低矮的石头房里除了几件简陋的家具,再也没有别的了。可是,那时人们对于过年,却总是特别的认真。 离除夕还有十几天,人们就开始忙起来准备过年了。忙年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扫屋”。选一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把屋里的几件家具拿到外面,用笤帚先把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晦气。然后老爷们去自家地里刨一些细土,放水桶里用水泡着。再找一个木杆,在一头绑上松树枝,蘸着桶里的泥水往墙上刷。一下一下,泥水飞溅满身,老爷们却刷得欢腾。等四面墙壁都刷遍了,一上午就过去了,“扫屋”也就完成了。等到下午三四点钟,墙壁上的泥水干了,才把家具重新搬回屋里去。晚上,在屋里睡觉,满鼻子都是新鲜泥土味儿。泥土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过年就要在泥土味里过,图的就是来年土地丰收。 屋扫干净了,接下来就是“糊墙”。“糊墙”是女人们的活,女人们把平日想尽一切办法搜集积攒的报纸摊开,刷上糊糊,糊在墙面上。那时报纸很稀罕,女人们糊得很仔细,不浪费每一张报纸。等墙面上报纸糊遍,四周墙壁竟然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用报纸糊墙,其实也是一种祈愿。那时农民大都没有文化,过年用报纸糊墙,是希望自己家里以后也出个文化人。有好讲究的女人还用红纸剪了窗花,贴在窗棂上。在炕头上还要贴上潍坊木版画:“两个手伸进鱼缸摸金鱼的胖娃娃”,寓意“年年有余,富贵有余”。 墙面糊完了,那就赶紧蒸馒头吧。木风箱呼呼拉着,灶底的柴火熊熊烧着,一个钟头后大馒头就出锅了。连蒸几锅,就够一个正月吃的了!蒸完馒头后接着置办年货,那时最奢侈的年货就是置办一个猪头,老爷们把猪头从集市上扛回来,用滚热的沥青把猪毛全褪尽了,然后一劈两半挂在外墙上。有的还晾着一片片黄剑鱼,或者是冻着一只整鸡。看着这些好吃的,小孩子们都禁不住流下口水。可是,这些好吃的都是大人们用来“撑门面”的。因为这些好吃的都是留在正月里招待亲戚的,自家人根本舍不得吃。那时候,过年能让亲戚朋友吃饱喝足,是户主最高兴的事儿。 年货也备齐了,就在除夕头一天往门上贴对联,往墙上贴福字。等红红的对联福字贴好后,满院都是红彤彤的喜庆气氛。随着喜庆满院,火火的新年也就来了! 如今,农村住房越来越讲究,年货越来越丰富,人们过年再也不用“扫屋糊墙”了。家里鱼肉也不用存得太多,因为过年人们走亲访友只是图个吉利,鱼肉早已不稀罕了。随着时代的进步,过年的内容也随之演变,儿时过年清贫淳朴原始味儿也渐渐远去了。可是,现在一到过年,我还是要在屋里贴上一对摸金鱼的大胖娃娃,因为我希望新的一年里就是要吉庆有余。
作者:张成磊 来源: 黄海晨刊
〖关闭窗口〗